I like words a "friend".
我喜欢朋友,无论他们from ASIA or EU,当然,except Amrican.
我喜欢make friends,所以当有人对我说:"Let's be friends!"的时候我总是非常开心.
我喜欢真诚,不带目的的交往,make friends不该是为了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,也不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什么私欲.
每个人都需要friends,每个人都需要make friends,我也不例外。
曾经有一只狐狸,和我是很好的friend,
当我问他: "can you tell to me QQ or wechat?"
他回答:"I am from hongkong(china),and i don't use QQ or wechat but i can to twitter!”
当时我并没有推特,所以我们四年再也没有互相见到过。
毕竟东方和西方有cultural difference,而且我并不擅长使用微博,所以四年前我并没有使用推特。
近两年因为想要了解时政新闻,下载了一个推特。
在外域,我看到了American对chinese的厌恶言论,作为民族和国家的一员很不是滋味。但我从来也没对American抱有任何好感,所以看到这些消息我第一时间的选择是pass。
但当我看到大量的中文繁体信息的时候,我心中的情绪彻底爆发了。原来,比American更令人讨厌的是Banana man。
从那以后,我很长时间没有打开过推特,因为我无法忍受country被中文侮辱。
直到有一天,我认识了一位British,他叫clover。
我们素未谋面,初次相遇。他对我说:"Let's be friends!!!Lavilia!^w^"
我十分感动,感动那份纯真与真诚。
因为,在我们常用的社交软件里,比如qq或者微信,如果你没有缘由的申请加一个陌生人为好友,
他说的第一句话一定不是:"让我们做个朋友吧!",而是会质问:"你是谁?"或"为什么要加我?"
是啊,什么时候make friends变成了必须要带有目的呢?什么时候make friends变成了必须要是认识的人呢?
The world has not changed,changed is ourselves。
认识clover以后,我感觉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确是很大。但是这并不会有所影响。
言语之中,我能感受到clover的真诚,也能感受到友情的喜悦。
有一天,我做了场非常痛苦的噩梦。醒来以后,我打开QQ,打开微信,和很多人诉说了这场挥之不去的噩梦。
然而他们的回应和平常并没有什么差别,"老抑郁了","你是小孩子吗?","一会就忘记了"
冷漠——冷漠——除了冷漠还是冷漠,感觉不到一丝温度。
这令我的心情也不甚美丽,但我还是向clover发了一封私信:
“I had a nightmare last night. ”
“I was bullied by my classmates and teachers. I was very sad, but I can only cry.”
clover很快就回了消息:
"oh!nooo!!!Do you want to talk about it??I'll try to help as much as I can!!!"
不知为何我非常的感动,或许是因为友情离我太远,又或许是因为现实离我太近。
很多年以前人们就习惯给身边的人贴上标签,玩世不恭的人一定是没有志气的废物,贻笑大方的人一定是不会生气的铁心脏,安静斯文的人一定不惹人厌
事实上,哪有这么多定性的标签?你也是人,我也是人,我们有什么不同?
是人便会有情绪,有难过,有伤心的时候,不管是白人,黑人,黄人,又或者是印第安人。
当然,我们也曾纯真质朴,也曾真诚待人。在二十年前的网上冲浪时代,我们也会对申请好友的陌生人投去问候:"你是GG还是MM?"
看似老掉牙的套话,让我们现在来做也是难以轻易做到的。就好像"Let's be friends!"
亘古不变的短语,连接着一段又一段的友谊。
但我们现在,又有几个人能对陌生人说:"让我们交朋友吧!"
太多的防备,太多的圈地自萌,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点点加深。
但我认为我从未改变,我对每个friend从来都是坦诚相待,但却很少收货真正的friends。
你可以与我make friend,也可以与我say night long talk,又或是抱怨生活的艰难。
我会倾听,我会安慰,也会以真诚相待。
by Lavilia·Vitely
twitter:@LViliams;QQ:3120942794;E-mail: viliams@foxmail.com or vitely@foxmail.com